2023年9月9日是第24个世界急救日,活动的主题是”数字赋能,救在身边"。在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许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许昌市魏都区蓝天救援队)在曹魏古城南门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市民在各类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9月9日下午16:30,在曹魏古城南门挤满了来“学习”心肺复苏的群众。
“一定要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再进行抢救。”
“要注意姿势,依靠上身力量来按压。”
“您现在这个速度有点慢,再快一点。”……
许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耿子珺老师、汤秋玲老师、宋林峰老师在现场手把手教学,对每一个动作要领进行重点解读,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如果在这4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如果心脏骤停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急救,成功率可达90%,4分钟内正确抢救,成功率近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如果超过10分钟才开始抢救,患者的生存机会渺茫。一旦出现这种危急状况,第一个看见患者出现状况和能够出手相救的人就成了关键人物,急诊医学称为‘第一目击者’。在整个心肺复苏生命链中,‘第一目击者’的作用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患者存活率。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学习急救知识、技能很重要!”
“神志清楚的患者,施救者要注意站到背后。”
“要注意姿势和力量。”
“要向上冲击。”……
现场,耿子珺老师通过健康宣教、实操演练等方式现场给广大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幼儿模型讲解了什么是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时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具体急救手法以及区别,如何自救与互救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邀请现场听众进行实操指导,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异物进入上下呼吸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使得呼吸运动不畅或完全中断,称为气道异物阻塞。严重的气道异物阻塞,会使人体出现强烈的气道平滑肌痉挛、明显的气道黏膜水肿和剧烈的呛咳,进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这就是窒息。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突然不能说话、不能呼吸,面部口唇的颜色变得青紫,昏迷倒地,尤其是这个人在进餐时发生状况,我们就应该立刻想到他很可能发生了气道异物阻塞。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会感到极度痛苦,常常不由自主地将手呈现‘V’字形紧贴在颈前的喉部,这个姿势在急诊医学领域中非常著名,称为‘海姆立克征象’。要挽救生命,仅靠‘120’是不够的,如果等急救人员到场可能会错过施救的黄金时机,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很有必要。
许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深入开展“流动应急救护知识、惠及千家万户”行动,旨在持续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有效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宣传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社会风尚。
|